霍山县: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新高地
2963 2025-05-13 18:18
2.2中国土壤环境监测装备的主要研究机构
土壤环境监测装备领域的申请人排名可反映该领域主要的研发机构及其竞争态势。研究涉及的机构主要包括高等院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共1353家。图2统计了2000—2019年中国土壤环境监测装备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前十(TOP10)的申请机构的年度申请情况,TOP10申请机构集中于高校和科研单位,其中有6家属于高校,4家属于科研机构。由此可见,土壤环境监测装备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主要是由高校主导,也证实了中国高校和科研单位在该领域的重要研发地位。TOP10申请人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2012年之后。2000—2019年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利申请总量62件,其数量为位于第二位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申请量的两倍。中国农业大学在2000年申请了1件土壤环境监测装备领域的实用新型专利,随后各个年度的申请数量较为平均,无明显的增长趋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在2017年申请量显著增加,高达16件,均为涉及土壤水分测量技术领域。
2.3中国土壤环境监测装备的专利技术领域
通过分析全球专利的技术构成(图3),土壤环境监测装备的技术主要集中在G01N(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领域。中国在G01N技术领域上的专利高达2064件,占专利总量的87.42%;日本、美国分别是123、115件。图4为主要技术领域间的合作关系,图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技术领域,连线代表不同技术领域间存在合作关系,线宽越大则表示技术领域间合作关系越强。由图4可以看出涉及G01N33/24(地面材料)的专利申请量最大,G01N33/24、G08C17/02(用无线电线路)、G01D21/02(用不包括在其他单个小类中的装置来测量两个或更多个变量)彼此间存在合作关系,联系强度较大,构成一个三角形关系。表明这些领域间具有较高的技术关联性。根据不同的土壤环境监测指标,将G01N技术领域的专利主要细分为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土壤化学性质测定、土壤养分指标监测、土壤污染物指标监测、土壤生物指标监测这五个技术主题。图5土壤物理性质占土壤环境监测的比例较大,超过50%,其中土壤水(相似概念还包括土壤湿度和墒情)是主要的监测指标。
土壤水是构成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而且决定着土壤中养分的迁移、转化和微生物活动。目前土壤水的监测方法主要有传统的烘干称重法,基于介电特性测量的时域反射(TDR,TimeDomainReflectometry)、频域反射(FDR,FrequencyDomainReflectometry)、时域传播(TDT,TimeDomainTransmission)、探地雷达(GPR,GroundPenetratingRadar)等方法,基于中子测量的有源中子仪(ND,NeutronDetector)法和宇宙射线中子(CRNP,CosmicRayNeutronProbe)法、基于土水势的张力计法,以及电法、磁法、热法和大尺度的遥感等方法。其次为土壤污染物监测领域,包括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监测,重金属监测装备占比较大,达到65.18%(图5),主要涉及汞、砷、铅、镉、铜、锌、镍等重金属的监测。传统的测定土壤重金属的方法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化学分析仪器。快速监测土壤重金属的方法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酶抑制法、生物传感器等,快速监测土壤重金属具备快速、精度高、智能化等优点,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发展方向。土壤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一般具可挥发性,挥发性污染物是重要监测对象。污染物监测主要集中于多环芳烃、农药、三氯乙醛、石油、多氯联苯、甲烷等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测定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常用方法。
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主要分布在土壤酸碱度、电导率方面。土壤酸碱度是土壤化学环境最重要和直接的反映,其占比达到76.96%(图5)。通过以土壤实时、准确的养分分布监测数据为基础,快速、稳定获得土壤养分信息是实现精准施肥的第一步。目前土壤养分指标的监测主要集中在有机质、有效氮、全氮的测量。其中,光谱分析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快速测定方法之一。通过可见/近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可有效检测土壤中的总碳、有机碳以及无机碳的快速测定;傅里叶变换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在土壤氮含量的测定中显示出优势;除此之外,土壤质地、土壤pH以及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等与土壤养分相关的属性也可通过红外光谱方法进行表征和测定。有效磷和速效钾测定技术领域的专利相对较少,但近年来,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方法也用来测定土壤磷、钾、钙、镁及铁等元素含量。土壤生物指标监测的专利占比为6.69%(图5),所占比例较低。土壤生物指标检测项包括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呼吸、微生物活性、生物量等,表明研究者增加对土壤生物及其在土壤关键过程中作用的关注度。除上述4个技术主题外,土壤环境监测装备还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系统、土壤样品采集制备。土壤环境监测系统能够测定土壤相关的多个参数,可远程实时监控,监测范围广、数据准确、便于维护。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田土壤环境监测,实现农业信息化。土壤样品采集制备主要涉及环境检测的土壤取样装置,现有的土壤采样装置主要有手工采样器和机械取样装置。
技术功效矩阵分析有助于寻找技术空白点、热点和突破点,从土壤环境监测领域专利的技术功效矩阵分布图(图6)可以看出,土壤理化性质监测技术的研究是土壤环境监测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主要包括土壤含水量或墒情、温度、酸碱度等指标的监测;土壤污染物监测技术的关注度仅次于土壤理化性质监测,包括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监测;土壤养分指标监测的技术申请相对较少,土壤生物监测技术的申请最少。在功能改进方面,提高精度和提高效率是土壤理化性质监测技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无线传输和扩大监测范围也得到极大关注;土壤污染物监测研究关注的重点是提高精度、提高效率和易于操作,一些研究也关注到扩大监测范围、原位监测、便携式和提高监测安全性等方面;土壤养分监测技术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提高效率和提高精度方面;土壤生物指标监测重点是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提高效率方面。其他技术主要包括土壤采样设备、土壤环境监测系统等,关注的焦点是提高精度、提高效率和易操作方面;其他功效的研发主要包括降低设备功耗、多参数集成、自动化等方面。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土壤学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相关链接:土壤,监测,生物